唐著作郎顾况,字逋翁,好轻侮朝士,贬在江外,多与僧道交游。时居茅山,暮年有一子,即非熊前身也,一旦暴亡。况追悼哀切,所不忍言,乃吟曰:“老人丧爱子,日暮泣成血。老人年七十,不作多时别。”非熊在冥间闻之,甚悲忆,遂以情告冥官,皆悯之,遂商量却令生于况家。三岁能言冥间闻父苦吟,却求再生之事历历然。长成应举,擢进士第,或有朝士问,即垂泣而言之。王定保《摭言》云:“人传况父子皆有所遇,不知何适。”由此而言,信有之矣。